離春節是越來越近了,有些人不知不覺的患上了“春節綜合征”,那么,什么是春節綜合征?春節綜合征又有哪些表現?
在我們中國眾多的節日里,人們最重視的莫過于春節了,想要把春節過得隆重、熱鬧一些,就會有各種消費,各種大吃大喝、通宵娛樂等等,所以不知不覺春節綜合征就來了,春節綜合征,分為節前綜合征和節后綜合征,實際上并不是指某種具體的疾病,而是指在七天長假前后過程中由于生活規律、生活節奏、社會角色的變化和調整,所引發的一系列身心不適應。包括各種軀體癥狀、心理問題和社會適應問題,還可以理解為某些疾病狀態和亞健康狀態。
“春節綜合征”在“假日綜合征”中表現最為明顯。這不僅僅因為人們連續休息了七天,改變了以往的生活規律,更主要的是,春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,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內涵。
節前綜合征是由太想認真過節引發的,如:
刷票癥:2015年提前60天開始購票,在外工作的人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搶票的奮戰中,在買票—改簽—退票—再買票的過程中循環;
提前放假癥:到了年關,有些人早已進入放假的狀態,對待工作是能少干則不干,能推就推,對于尚有上進心殘留的人類來說,老這么什么也不干心理上感覺過意不去,因此為自己辯解“沒關系,來年在努力干,不差這幾天。”
年貨采購興奮癥:這件事女性患病居多,比如為了買一副福字和對聯,需要逛5家超市或50家網店才能選中,理由是“要貼一年呢,能不好好選嗎”!
春節過完了,很多人上班的時候覺得各種不舒服,那您就可能得了“節后綜合癥”,那節后的綜合征的表現有哪些,我們來看看。
“節后綜合征”主要的生理表現為:渾身乏力、嗜睡、精力不集中、厭食、恐懼、孤獨和出現頭暈、口干舌燥、煩躁、腹痛腹瀉等癥狀。最容易出現的癥狀有:疲憊、神經性厭食、工作恐慌——不想上班。
很多患者都比較關注的問題,患上春節綜合征該怎么辦呢?
首先,假期最后幾天,最好別讓自己再處于興奮狀態。好好待在家里,把自己放回平日的生活規律中。提前想想明天該做什么,理清頭緒,盡量平復躁動的心。
其次,剛開始工作不宜太緊張、強度不宜太大,應循序漸進,以免因節奏突然變化導致神經衰弱。上班后,可以多和同事聊聊天,如果工作允許,可以和同事邊聊天邊工作,減少工作的疲勞感,通過自我放松的方法減輕節后綜合征。
第三、工作半個小時左右應該自己休息一下。因為根據研究,人的注意力大約持續半小時之后開始減弱,這時適度的休息不但可以提升專注力,更重要的是改變一下已經保持很久的姿勢。此時,最好的運動就是伸展運動,從肩頸、腰背到四肢,讓繃緊的肌肉伸展、拉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