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懼癥的預防你知多少?在日常生活中,患有恐懼癥的人群并不少見,我們知道恐懼癥是會因為某些物體或某種環境的產生的一種恐懼感.而在平時的生活中,患者與正常人沒有什么特大的區別.因此,恐懼癥給患者帶來的交際困擾與麻煩是不言而喻的.那么,怎樣才能有效預防恐懼癥的發生呢?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.
恐懼癥有哪些癥狀?
恐懼癥是由強迫癥中的強迫性恐懼情緒演化而來的,后來分化獨立成為恐懼癥的診斷,故恐懼癥患者許多有強迫性格特征或一些強迫癥狀,應根據主要癥狀建立診斷.
恐懼癥也伴有嚴重的焦慮,但是境遇性的、發作性的.而焦慮癥并無具體對象,持續存在,幫又稱"浮動性焦慮"或"廣泛性焦慮癥".
恐懼癥的疑病癥狀,是指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身體某一部位的功能過分關注,懷疑患了某種疾病,與其實際健康狀況不符,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結果,常不足以動搖其固有成見.
另外患者恐懼癥發作之后,會出現情緒、軀體及其他癥狀,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.
1、情緒:容易情緒低落、擔心會失控、害怕死亡、覺得周圍的事物不真實、覺得魂不附體等.
2、其他:憂慮再次發作而逃避獨自外出、自信心下降、擔心發作的后遺癥等.
3、身體:心跳加速、出汗、發抖、呼吸困難、胸口不適、作悶、惡心、頭暈、發冷、發熱、有麻木、刺痛的感覺、覺得喉嚨梗塞等.
如何預防恐懼癥?
1.自身素質很重要:通常情況,患者本人是明知這些觀念和思想是不合理的,也明知與自己的人格不相容,但無論怎么努力與之斗爭或加以壓制,卻還是不能擺脫.患者的痛苦也因此而生.恐懼癥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沒有最后明確,目前臨床最常見的認識是和患者在患病前的自身素質有關聯.多數恐懼癥患者在患病前是那種謹慎持重、勤懇塌實、做事情一絲不茍的人,他們刻板固執、墨守成規,而且缺乏自信,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,平時生活也是嚴肅有余活潑不足.相對來說,他們心胸狹窄、做事敏感.
2.家屬應該積極配合:對恐懼癥患者的治療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家屬的配合.比如說像李先生這種情況,只要他的妻子能明確無誤地表示原諒他,那他的癥狀就會有相當快速的緩解.即使在心理門診和精神科門診,醫生采取的也大多是行為治療輔助心理治療,如要求家庭成員隨時提示和控制患者的強迫行為,隨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、思維取向,使其不能有機會重復思維,等等.
3.患者自己很清醒:恐懼癥在臨床分為兩大類: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.像李先生就屬于前者,他不停地自責,不停地想自己當初的問題,還不停地使自己處于禁錮在一個事件思索的階段.而強迫行為就更滑稽了,患者會反復地重復一個或一系列儀式性動作,如查看門是否鎖上、洗手、系扣子……一件事情往往要做上一兩個小時,如果在重復過程中被打斷,患者還得重新來過,那時候,從事時間會成倍加長,甚至三四個小時都有可能.
綜上所述,恐懼癥很多是與童年的心理發育有關的,因此從小就要注意培養兒童健康的行為模式,一方面教育其正視困難,及時地解決困難,不回避、不拖延;另一方面要理解孩子們的恐懼,不是冷酷地加以斥責,因為恐懼也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緒,過于魯莽、膽大包天,什么都不怕,未必是健全人格的特征.故在理解和同情的基礎上,支持鼓勵孩子們去接受各種考驗,克服不必要的恐懼心理,培養堅毅、頑強、沉著、豁達、坦然、勇于面對現實的性格,這對預防恐懼癥是頗有益處的.